张执浩×李皖×余惠承×李黎×林东林:歌而咏之
【活动内容】 功名、漫游、社交; 友谊、传播、登高; 风骨、悲秋、雅趣; 苦吟、音区、色彩; 还乡、归途、传家。 《传告后代人: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》全书以史为经,以诗为纬,纵横捭阖,上下求索。围绕上述15个关键词,旁征博引,集中描述了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苏东坡、孟浩然、王维等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状态。 作为一位当代汉语诗人,张执浩真正感兴趣的,是“诗人”这顶礼帽掩映下的个人化情貌,是这个特殊群体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所扮演的异于常人的角色,他们的命运、性情、交集与日常,他们所践行的众所周知的“道”,以及无以摆脱的“殉道者”的人生路径。 由这群人所勾勒出来的人类命运金线,正是东方文明最为独特、最富生气的存在。 有趣的是,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并非生来就是要成为“诗人”的,倘若我们撇开后世附加在他们身上的各种光环与传奇,就不难发现,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芸芸众生其实并无二致,一样的喜怒哀乐,一样在充满幻觉的尘世里苦苦挣扎求生。也就是说,选择诗歌其实只是这群人求生的方式之一,是及时行乐,是苦中作乐,更是乐不可支;反过来讲,诗歌选择了他们,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负轭前行,且务必从泥泞与渊薮中一跃而起,成为尼采笔下所惊呼的:“瞧,这个人!”这当然是命运的捉弄,但又何尝不是命运的奖赏呢? 而所谓“传告”,就是要不断向后来者递送出这样一条讯息:俗世上总有一类人会把自己活成诗,因为他们的存在,人世间再多的不堪都不值一提。 在《传告后代人: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》一书中,张执浩从一位当代诗人的视角出发,追溯每一个中国人的诗学生命源头,求索东方诗意生活的缘起,抵达古代诗人的生活现场,呈现一个个独立丰满的人格,体悟诗歌背后的人生真味,勾勒中国古代诗歌版图。 但伤知音稀,各有稻粱谋, 我辈复登临,能饮一杯无。 猛志逸四海,传告后代人! 2024年11月2日(周六)15:00-17:00,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、知名媒体人和评论家李皖、青年作家林东林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,一起做客 武汉SKP 4F SKP RENDEZ-VOUS,从中国古典诗词出发,畅聊古诗风貌,探讨如珠如珍的古代诗人的光辉和命运。现场更有武汉音乐学院教授、歌唱家余惠承倾情演唱古典诗词歌曲,演绎可歌以咏之的动人古诗。 【活动嘉宾】 张执浩 诗人、湖北省作协副主席、武汉文学院院长。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、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、《诗刊》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、人民文学奖、十月文学奖、花城文学奖等。 李皖 知名乐评人、媒体人。曾任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届评审团主席,中国摇滚迷笛奖、华语金曲奖评委。著有《听者有心》《民谣流域》《人间、地狱和天堂之歌》等。译著《列侬与洋子的最后谈话》《鲍勃·迪伦诗歌集》(合译)等。 余惠承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2014年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音乐学院访问学者,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。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。多次担任国际、国内重大声乐专业比赛评委。 长期活跃于表演舞台,曾在美国卡内隆梅隆大学、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、法国圣莫尔国立音乐学院、中国台湾艺术大学举办独唱音乐会。 李黎 诗人、作家、出版人,现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。曾获红岩文学奖、紫金山文学奖等。出版中短篇小说集《拆迁人》《水浒群星闪耀时》《夜游》《晓行夜宿》,著有诗集《深夜截图》《雪人》《山间》等。 林东林 小说家、诗人。现为武汉文学院首届签约专业作家、《芳草》特约编辑。著有《火腿》《出门》《灯光球场》《迎面而来》《三餐四季》《人山人海》《跟着诗人回家》《身体的乡愁》《谋国者》等各类作品多部。 【推荐阅读】 《传告后代人: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》 作者:张执浩 出版社: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《传告后代人: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》是著名诗人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执浩研读古典诗人、诗史的全新大散文合集。 全书以史为经,以诗为纬,纵横捭阖,上下求索。围绕15个关键词,旁征博引,集中描述了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苏东坡、孟浩然、王维等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状态。 张执浩从一位优秀的当代诗人的视角出发,追溯每一个中国人的诗学生命源头,求索东方诗意生活的缘起,抵达古代诗人的生活现场,看见一个个独立丰满的人格,体悟诗歌背后的人生真味,勾勒中国古代诗歌版图,并以此窥探人类命运的诡谲与生机。 / 关于SKP RENDEZ-VOUS / SKP RENDEZ-VOUS,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、时尚创意西餐、生活好物、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。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、但不止于书店。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、艺术、设计、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,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、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。 / RDV時間 / 时间永久地自我更新。 它不惧空间羁绊, 再造想像的疆域与视野的宽度, 永恒地指向未来。 在时间的流动中, 我们脱离沉闷的日常惯例, 涤荡心灵,回归「此时此刻」, 由此迈向生活永不停滞的旅途。 - fin -